許應龍:《東澗集》十四卷
許應龍,字恭甫。福州閩縣(福建)人。宋嘉定元年(一二○八)進士。歷官國子博士、國子祭酒、兵部尚書、端明殿學士等職。《宋史》卷四一九有傳。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東澗集》十四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許應龍東澗集 【 三十九條】
以上三十九條,館臣漏輯者二十三條。
【 失題】
真宗朝平契丹,其將李繼隆、馬知節、高瓊。契丹既請和,召宰相樞密宴於行宮,時李繼隆、石保吉預焉。保吉曰:「臣荷驅策,俾遏戎寇。雖動遵聖略,然布陣使人皆繼隆指畫。」繼隆曰:「契丹敗戮,皆出宸謀。然分憂用心,躬率將士,不如保吉。」上曰:「將士如此協和,共圖勛業,軍旅之事,朕復何憂?」以巨觴賜之。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二百八「將」字韻,頁一下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一冊)】
【 失題】
高宗朝,劉光世、韓世忠朝辭。上曰:「有告朕光世與世 【 中】 【 忠】 有小嫌,何足校?縱有睚,今日朕為之宜釋。」感泣再拜。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二百八「將」字韻,頁一下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一冊)】
祭致政鄭公文
凡人之生,孰不教子。子而能仕,百不一二。矧登鼇頭,四海能幾。身親見之,抑又鮮矣。惟公盛福,世莫與京。蘭玉擢第,巍占魁倫。蹁躚藍袂,拜舞椿庭。閭里聚觀,允謂極榮。何以至斯,積德所致。其德伊何?慈祥豈弟。有學有文,不求不忮。利物愛人,凜然風誼。獲此盛事,誰曰不宜。謂當百年,皓首龐眉。觀子振耀,紫闥黃扉。云胡不淑,夜壑舟移。方賀而弔,人所共惜。公師之封,賴有異日。某等契託年家,義均子姪。敬陳菲奠,歔欷哽咽。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四十九「祭」字韻,頁十下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六冊)】
候官縣正惠二位神封侯制
敕:某神。《祭法》曰:「能禦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矧廟食已久,惠利及民。可不載加褒封,以示崇報之意。爾神像設維舊,威靈並昭。護境庇民,厥績甚茂。禱晴求雨,有感必通。俱錫侯封,用答神貺。尚賴幽冥之相,永臻安靜之休。
【 《永樂大典》卷二千九百五十「神」字韻,頁一上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三十七冊)】
候官縣正惠二位神妻封制
敕:某神。血食肇於有唐,廟額賜於昭代。暨乎近歲,蠁彌彰。朕既嘉爾侯有庇民之功,復眷厥配有贊成之美。爰稽故實,併錫徽稱。尚服寵榮,益殫順助。
【 《永樂大典》卷二千九百五十「神」字韻,頁一上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三十七冊)】
閻氏封美人制
翟茀以朝,方正小君之位;王言如綍,復加渙號之榮。宜春郡夫人閻氏,夙夜在公,柔嘉維則。躬全四德,既有婉而有愉;序列九嬪,每必敬而必戒。肆封沐邑,曾不踰時。載嘉執事之勤,申錫美名之寵。其祗新渥,益懋芳猷。
【 《永樂大典》卷二千九百七十二「人」字韻,頁十二上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三十九冊)】
周坦授承事郎制
登第而調官者皆給告,而居首選者獨命詞以寵之,蓋異渥也。以爾儒林發藻,黌舍蜚聲。對策昕庭,著明深切。允為谹論,可舉而行。擢冠羣英,師言咸穆。授以京秩,賛畫帥藩。萬里鵬圖,由茲發軔。其堅素節,以副盛名。
【 《永樂大典》卷七千三百二十五「郎」字韻,頁一下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七十二冊)】
趙沖何泉等並授武翼郎 【 制】
孔武有力,拱扈嚴宸。服勤累年,挽強應格。並授勇爵,仍錫身章。往服榮恩,勉圖忠報。
【 《永樂大典》卷七千三百二十六「郎」字韻,頁七上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七十二冊)】
閻良臣可特改補保義郎制
掖庭進封,稽之舊比。表裏戚屬,悉霑恩渥。矧爾積德慶門,實生賢媛。肆頒成命,改畀官資。尚服寵榮,益殫恪謹。
【 《永樂大典》卷七千三百二十六「郎」字韻,頁十六上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七十二冊)】
徐雄除祕書丞史彌鞏除祕書郎余元廙除著作佐郎制
蓬萊道山,清華之選也,非碩學鴻儒,蓋不輕畀。以爾雄剛毅有守,公正亡私。屢振職於成均,宜進丞於中祕。以爾彌鞏安恬不競,悃愊無華。既為模範於金枝,盍掌圖書於祕府。以爾元廙,身端行治,學廣聞多。允為冊府之英流,晉秉著庭之直筆。罔非吉士,允穆師言,茂對榮恩,益宏進業。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四百九十八「制」字韻,頁十八下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九冊)】
何季羽將一官回授與父何璞制
立身揚名,以顯父母,此人子之至願也。爾子季羽,擢第奉常,通籍宰邑。欲以慶恩一秩,增封其父。特從所請,俾遂榮親之志。允為異渥,尚克欽承。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五百六「制」字韻,頁十六下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九冊)】
徐清叟除太常少卿兼權戶部侍郎制
昔孫伏伽言三事,當時之君嘉其剴切,不次擢用,以屬羣臣,朕甚慕之。以爾特立無朋,至剛以直。經帷勸講,屢進嘉猷。擢寘副端,愈殫鯁論。肆予畀以奉常之職,仍攝貳卿。庶陪言語侍從之班,日有獻納論思之益。悉攄所蘊,以副予知。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五百七「制」字韻,頁三上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九冊)】
鄭逢辰除宗正丞兼金部郎官制
人門兼用,布列班行,所以崇德象賢也。以爾謙和通敏,克紹家聲。農扈為丞,恪勤匪懈。擢贊宗邸,仍攝珍曹。其思睦族之方,益究理財之策。克稱厥職,則予汝嘉。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五百七「制」字韻,頁四下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九冊)】
方大琮除著作郎兼侍左郎官制
承明著作之庭,昔人以為文學之清選,非史才不居。必得名流,始稱厥職。以爾氣溫而和,詞麗以則。登省闈之前列,馳宦路之休聲。策足周行,晉承外府。究心職守,見謂公勤。方擢寘於蓬山,復晉司於論譔。仍兼銓選,庸示簡知。往服厥官,益宏遠業。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五百七「制」字韻,頁四下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九冊)】
趙與知慶元府兼 【 㳂】 【 沿】 海制置制
四明兼海道之寄,任重責專。非通敏有謀,長於撫御者,朕不輕畀。以爾望重宗英,才周世用。所居而治,既馳輔郡之聲;何施不宜,復奏計臺之最。疇咨閫寄,僉曰汝諧。爰升邃閣之華,增重制垣之任。講求民瘼,訓練舟師。控扼要衝,阜通蠻舶。往修厥職,以副予知。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五百七「制」字韻,頁十四下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九冊)】
別之傑除祕撰兼制置副使制
朕惟荊襄傷殘之餘,兵力單弱,民生凋瘵,捍防經理,實難其人。非資已試之才,曷任維藩之寄。以爾身兼數器,望冠羣公。曩帥荊南,寬明精練。理內禦外,克壯其猷。兵悅民懷,邊塵不警。今茲某帥,僉曰汝宜。特升祕殿之華,俾貳制垣之任。徒得君重,勉為朕行。不惟慰舊治去思之心,抑以成真儒無敵之效。勉圖康濟,以寬顧憂。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五百七「制」字韻,頁十五上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九冊)】
參知政事李鳴復除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制
立政惟人,既克勝於重任;定位以德,宜晉總於洪樞。渙號維新,師言允穆。具官某,德全而才鉅,識遠而量宏。中不倚,和不流,每務愛君而憂國;告於內,順於外,未嘗揚己以取名。晉陞參預之司,益厲忠嘉之節。以經綸自任,而志安社稷;雖聲色不動,而勢尊朝廷。肆陞有密之班,兼領疑丞之職。仍加多邑,併衍真畬。噫!允武允文,已足為萬邦之憲;善謀善斷,豈難折千里之衝。其體至懷,共圖丕乂。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五百七「制」字韻,頁十八上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九冊)】
劉震孫除太常寺主簿制
奉常禮樂之司,素號清選。而勾稽之職,其事尤簡。然繇是而登要路者,前後相望也。以爾名臣之裔,博雅清修。學問深造於精微,議論每殫於剴切。客臺簿正,允穆師言。其振之家聲,以待予之器使。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六百七「簿」字韻,頁四下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冊)】
董槐除宗正簿制
勾稽宗寺,雖事簡職閒,然華塗要津由茲而升者,前後相望也。爾奮身儒級,遇事精明。中外踐更,蔚有休譽。擢陞茲職,益觀爾能。尚克欽承,勉圖報稱。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六百七「簿」字韻,頁七下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冊)】
王瓚除大理寺簿制
詩曰:「淑問如陶。」在泮獻囚獄訟之事,固儒者之素知也。明啟刑書以佐其長,其誰曰不能?以爾奧學雄文,蜚聲黌舍;以儒術而飾吏,奏最邊城,入覲中扆,奏陳剴切,勾稽棘寺,必能援古誼以決疑。勉修厥官,嗣有褒擢。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六百七「簿」字韻,頁十下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冊)】
李遇兩易司農寺簿
錢穀之任,號為劇煩。必得通才,始堪迭任。以爾文學政事,咸精其能。榷務提綱,課額增羨。晉升列院,曷究所長。外府大農薦司簿正,蓋無施而不可,故未久而復遷。往既乃心,以需異渥。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六百七「簿」字韻,頁十三上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冊)】
錢相除國子監簿制
勾稽冑監,職閑事簡。雖號冷曹,然華塗要津由茲而升者,前後相望也。以爾稟資凝重,遇事精明。宰邑佐州,厥績用懋。典司綸告,未究所長。擢寘此官,以養資望。往祗厥職,嗣有寵榮。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六百八「簿」字韻,頁四下引「許應龍東澗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冊)】
與薇特授承務郎
官不及私,固無濫予。例所當得,盍舉章。爾榮邸近親,端凝和粹。帥垣贊畫,綽著休稱。剡牘上聞,盍示褒寵。矧有舊比,近已舉行。宜渙明綸,晉陞京秩。益思信厚,以稱恩榮。
【 《永樂大典》卷七千三百二十三「郎」字韻,頁六上引「許應龍東澗集」。(藏上海圖書館)】
程公許:《滄州塵缶編》十四卷
程公許,字季與,一字希穎,號滄州。州宣化(四川)人。宋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生。嘉定四年進士。累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權刑部尚書。《宋史》卷四一五有傳。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滄州塵缶編》十四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程公許滄州塵缶編 【 五十九條】
以上五十九條,館臣漏輯者三十六條。
紅白芙蓉
木蕖三數株,能白又能朱。曉暮淺深色,醉醒容態姝。流霞玉斝,抽汞養丹爐。模寫終難盡,秋江有畫圖。
【 《永樂大典》卷五百四十「蓉」字韻,頁二十四下引「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影印本第三冊)】
曉月未沒順風泛太湖期以明日與悅齋會
明月伴我酒家眠,五更順風催放船。月波蕩湖湖欲溢,扶桑奪染半天赤。湖山破曉鬱青蒼,坐覺山輿船低昂。少年負氣隘湖海,老雖斂縮餘習在。叩舷一笑宇宙寬,甕天那可差別觀。蒲帆瞬息幾百里,峨峨閻門尺有咫。五湖千古自清風,詰朝持叩伏柱史。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湖」字韻,頁十下引「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影印本第十八冊)】
倅教授判官皆為東湖有賦次韻
其一
逶迤三徑帶重湖,心眼經營念厥初。問俗只須無事治,僝工適際有年書。雪融趁急栽花柳,春到隨宜辦果蔬。最喜城隅便來往,不嫌奔走費臺輿。
其二
交情郁穆兩監州,采藻依蓮總俊遊。潔霜明相並照,渭清涇濁豈同流。虢堂擬把新題和,錦里還思故事修。荷蕩花溪總幽絕,賸須栽竹柰霜秋。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二「湖」字韻,頁十四上引「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影印本第十九冊)】
正之二十八日忽小霽領數客過東湖若水有賦為次韻
積雨釀成寒料峭,漫遊稍覺意清真。癡雲日吞還吐,弱柳含煙巧新。簪屐招呼參楚蜀,肴蔬飣餖雜冬春。嫌車從妨佳趣,那得臨流岸白綸。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二「湖」字韻,頁十四上引「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影印本第十九冊)】
李貳車約飲東湖
西湖繞遍又東湖,永夜論文酒淺。最愛霜林梅蘸水,擬撐小艇訪林逋。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二「湖」字韻,頁十五上引「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影印本第十九冊)】
范石湖東歸過鄉國名之芙蓉城余以季夏來遊適荷花稱意紅之時雁湖環湖尤甚盛李子先家小池界金數朵花品之最高者各紀以詩
其一
振袂芙蓉城裏游,香風十里勸人留。瓦盆最恨廉泉陋,歸與誇張定自羞。 【 (左綿城中不容鑿池,廉泉堂下僅列瓦甕數十,以栽蓮耳。)】
其二
芙蓉城下六月秋,最好雁湖湖上游。周遭一機雲錦爛,併與老仙供唱酬。
其三
。|環湖曲曲露香清,醉袖褰風取意行。翻愛李園方沼碧,界金幾朵艷羞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六「湖」字韻,頁八上引「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影印本第二十冊)】
遊石湖
雨過春塘水慢流,喚船聊作石湖遊。水亭風檻 【 (一作:「巖居川觀」)】 今餘幾,越壘吴臺相對愁。笑拂壁題如覿面,億從鄉老話遨頭。不知化鶴曾歸否,更撚梅花一餉留。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六「湖」字韻,頁八下引「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影印本第二十冊)】
三湖
官柳三千 【 詑】 【 詫】 蜀州,天涯流浪得重遊。苦無東閣梅花句,小為西湖竹色留。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七「湖」字韻,頁三十五下引《程公許詩》。(影印本第二十冊)】
入青城山門詩
其一
入山佳氣異他山,翠邏周遭幾復關。流水白雲無盡藏,莫教容易到人間。
其二
一逕石牆分竹色,兩橋澗水和松風。山靈憐我嗜幽勝,洗出林巒晚照紅。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二十五「門」字韻,頁二十三下引「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影印本第四十九冊)】
借宿洞門五絕
其一
身是西來旦過僧,洞門一再解行縢。老師若許中分魯,也會漫天話葛藤。
其二
傳語喦前五百牛,塵緣誤我意無憀。靈山幸有三生契,更約天台度石橋。
其三
聊分豆粥香。b一枕齁齁客夢長,忽聞鐘梵響雲堂。舌根久厭虀鹽味,洗
其四
意行忽上凌雲閣,粉雉周遭山四圍。何似清音亭上座,峨眉掃翠雪濤飛。
其五
石筍喦頭爛熳遊,異聞要驗佛低頭。教古佛低頭笑,笑殺癡人枉刻舟。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二十五「門」字韻,頁二十五上引「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影印本第四十九冊)】
謝慧明王道士自大面山寄贈三詩并蜜黃精
其一
與君一再會岷山,共把匏尊中聖賢。強說市朝為大隱,何如山澤友曜仙。空中皓月參心地,海面浮漚悟世緣。安得一龕時晤語,笑披雲霧豁青天。
其二
尺書覼縷寫衷誠,大面山前兩日程。黃獨潤含崖谷味,清詩吟作澗泉聲。灰心久已安枯寂,月指何勞借發明。更與草菴求扁榜,太虛底處強安名。
其三
三復君詩想洛陽,令人憤極意飛揚。鼎湖知有威靈在,魏闕欣聞孝里彰。一念變遷無量劫,寸心寂照大圓光。君能勘破皆泡幻,長與喬松燕玉房。
【 《永樂大典》卷八千五百二十六「精」字韻,頁十九上引「程公許滄洲塵缶集」。(影印本第九十四冊)】
贈山老借館
三生雲水僧,失困下吏。每逢道人語,莫逆猶夙嗜。況茲法龍象,共飲良有味。寶坊寄囂氛,一室淡如水。蹇驢劣馳騖,入門輒心醉。向來箠楚塵,火急須湔洗。淨名方丈室,逼塞諸天侍。可一毫端,借我容膝地。後來支許交,清真遺世累。團蒲與茗,共談第一義。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七下引「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行至羅江以代者爽期得史者書復還涪濱徑走富樂山中借館
其一
瞻雲日懷歸,及瓜法當代。喜同縚鷹掣,翻作風鷁退。誓言不可寒,幽賞夙所愛。但恐彼上人,雄辨費酬對。
其二
淋浪一日雨,浩蕩千巖秋。莞彼石澗水,奔霆撼林丘。須臾忽斂縮,幽咽鏘琳璆。混混須有本,萬古江河流。
其三
山中有何樂,淹留不復嘆。濯足澗泉碧,洗耳松風寒。清磬度林杪,枯禪兀蒲團。拙不會參請,幸勿催抽單。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七下引「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初度諸葛仙化奉香火歸邑之明日有馴鹿自中徑入縣庭士友異其事賦詩相慶用張權父韻
閬風觴九醞,膾鯨羞玉 【 麟】 【 鱗】 。宿命憶往劫,隱訣聞至人。失五濁海,未泯一念仁。就盈紀良月,揆度逢佳辰。深恩感顧復,瓣香謁仙真。同來山中吏,得非我同倫。喦泉千仞雪,澗草四時春。雅嗜自幽閒,胡為此逡巡。憐我久埃,為記三生因。野性欣得友,不待呼孔賓。鼓瑟趣升歌,明當下溫淪。嘉燕屬君等,努力語去陳。靈囿豈予慕,願交惟梓椿。方寸有玄感,清都寧隔塵。 【 (長椿、梓杞,朱仙之二童子也。)】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七百七「度」字韻,頁十二上引「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九冊)】
繩翁初度
男兒十六已非孩,心地迷雲漸剔開。雖復詞章當藻繪,要從德性植根荄。謙和孝友能無愧,富貴功名付儻來。但願時平早還蜀,田間伴我斸蒿萊。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七百七「度」字韻,頁十二下引「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九冊)】
東川節度歌 【 并】 序
東川自唐以來,為征鎮重地。國朝以文治,不尚武功。擁旄殿邦者,皆當世妙選。春宮侍郎眉山李公,以法從名流,開藩於茲。適潢池有警,公以德望,隱然為西州捍蔽。事變甫定,顧瞻環雉。謂牛頭巍峙城外,俯瞰萬井,於鎮守非便。乃請於朝,包括一峰,增築城堞。發千古之形勝,成曠代之偉績,非公不能辦此也。公許謹為賦《東川節度歌》一篇,以紀盛事。雖蕪詞不工,清朝採詩,或有取於此。嘉定十三年正月吉日,程公許謹序。
東川節度兵馬雄,我嘗聞之浣溪翁。五百年間人事紛變滅,惟有青山袞袞今古同。春官侍郎李太史,沃絲昔日來觀風。八年俛仰一炊黍,蔚藍臺上煙雨愁溟濛。棠郊蔽芾公所,還有竹騎馳兒童。是時北塵轉騷屑,綠林之寇紛內訌。洛波殷雷躍雙龍,遂也長公潼少公。少公赴鎮先十日,千夫煌煌飛紅。金城一面森戌削,賊戈自此不復鋒。三災之劫偶參會,天豈薄於遂而私於潼。屹然洚波之砥柱,艱哉安宅之集鴻。險夷一節貫金石,玉山對峙雙玲瓏。春風送客來,束書一短篷。恨無「春色浮山」之傑句,空有「帝鄉愁緒」之孤忠。舉頭山城新百雉,繚繞下與州城通。高如石首矗萬仞,堅並鐵瓮盤層穹。樓棚丹霞未為麗,形勢墨守何可攻。向來牛頭著亭處,晴煙萬井歷歷明雙瞳。徹桑未雨寧過計,路旁築屋難為功。侍郎憂國秉卓識,始謀肯使輕傷農。登登之築紛百堵一朝巀嶪如金墉。初疑化城為佛幻,又恐鬼役非人工。浣溪曩賦冬狩行,恨不回轡擒四戎。向令眼前見此事,奇偉大篇當復加舂容。腐儒自嗟才力窘,安得喚起詩老為我細琢礱。紫皇坐朝甘泉宮,四明不隔天九重。慨懷豹尾舊特橐,長安日遠身孤篷。起家小屈東川牧,驥足折旋縈蟻封。三年厭聽鞞鼓譟,甲兵何時一洗空。事不為難亦非易,所病滔滔皆發蒙。明堂只須一柱力,杗桷渠可令乏供。更須度外廣物色,納納萬頃雲夢胸。我歌東川節度兵馬雄,歌聲激烈轟靈隆。先一州兮後天下,風雲呼吸龍虎從。畫圖麒麟銘鼎鐘,牛頭之城萬古長穹窿。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七百七「度」字韻,頁二十六下引《滄洲程公許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九冊)】
送家歸侍旁
隨牒走千里,攜家恰二年。送君歸戲綵,笑我覓行纏。忍話關山遠,須憑信息傳。抱持嬌小女,恣索老人憐。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三百四十「侍」字韻,頁八下引「程公許滄州塵缶編」。(藏大英博物館)】
送別彥威姪西歸侍母
其一
先集載行橐,叩閽書萬言。風雲乘快便,雨露沐殊恩。客裏仍分袂,天涯想倚門。去留交喜戚,情不盡離尊。
其二
況自宦情薄,未忘嫠緯憂。聖知非我責,若要盡心。牛隴松蘿月,鷗汀水竹秋。丁寧與將護,待我賦歸休。
其三
宇宙暗矛戟,吾當何處歸。故山幾幸免,暮景儻同依。若見親知問,愁無羽翮飛。一簞元自足,底用帶金圍。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三百四十「侍」字韻,頁八下引「程公許滄州塵缶編」。(藏大英博物館)】
清明日侍親輿遊海雲寺
其一
和風釅日又清明,茶事驚呼探火新。整頓安輿扶鶴骨,晴郊滿意賞青春。
其二
琴鶴清風久寂寥,谷居忠憤絢銀鉤。龕中片石費錐鑿,還為兩翁須點頭 【 (寺有清獻像、忠定詩刻)。】
其三
休問霜林鶴頂丹,空庭三尺綠新攢。從渠五老掀髯笑,我自與師盟歲寒。
其四
翛翛竹色蘸清尊,更借陰風蕩午暄。博得親顏開一笑,佳名須記壽星軒。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三百四十「侍」字韻,頁十三上引「程公許滄州塵缶編」。(藏大英博物館)】
陳耆卿:《篔窗集》十卷
陳耆卿,字壽老,號篔窗。臨海(浙江)人。宋淳熙七年(一一八○)生。嘉定七年進士。官校書郎、著作佐郎、國子司業。端平三年(一二三六)卒。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篔窗集》十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陳耆卿 【 一條】 陳耆卿篔窗文集 【 一條】
陳耆卿篔窗集 【 二十五條】 陳篔窗詩 【 一條】
以上共二十八條,館臣漏輯者十三條。
似村
縛茅本不傍孤村,盡日焚香深閉門。陌上紅塵高沒馬,誰知巢父箇中存。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一「村」字韻,頁五上引「陳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五十冊)】
何澹小山雜著序
昔蘇公洵論文,取象於《易》之《渙》,而曰:「非能為文也,不能不為文也。」又曰:「此為天下之至文。」夫至生於能,不以能為為至,而以不能不為為至。則是以鹵為妙,牽勉為奇,幾於淺視文而教人以易矣。然天下之至顯者理,而鑿之者晦;至近者事,而隔之者遠;至和者情性,而撓之者不平。惟不平,故不正。於是以猝易明白為陋,而以詰屈聱牙為古焉。夫古非詰屈聱牙之謂也,而學古者持之不置,至鐫鍊琢削以求之。求益工,見益左。蓋彼自謂其能為爾,詎識所謂不能不為者哉?故觀文殿學士何公,少負軼才,落筆驚豪雋。自其試禮部,試秘府,辭駛若流水,義皦如揭日,蓋天下誦之矣。其後在禁路,在政途,在帥垣,在祠館,憂哀娛樂,靡不於文發之。其篇章曠而清,其銘碣典而潤,其記序婉而富,其箋翰妥而熟。蓋有能為之實,而又有不能不為之思,以故言文者紀焉。夫之中貴有腴,平之中貴有味,約之中貴有度,直之中貴有體。公之文雖號粹易明白,而非若他人之譾帥膚露也。蓋囿巧於樸,而寄勇於閒暇。辭之所至,意亦隨之,其斯以為賢歟?余記昔登公門,公七十餘矣,而片語不命客,短櫝手自書。間與余評文,余應曰:「掀波駭浪,不如安流。峭岸孤峰,不如平陸。」公首肯以為至論。後十五載,始得公全稿於其季子嘉禾郡丞處。信啟誦悲嗟,知公已不見而可見者止此,徵序不敢辭也。公名澹,字自然。世謂公之文,稱其名與字云。端正改元五月日,朝議大夫將作少監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兼考功郎官、兼魏惠憲王府教授、臨海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陳耆卿謹序。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五百四十五「著」字韻,頁十一下引「陳篔卿」。(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二冊)】
登第謝漕臺主司
較藝星臺,猥玷白頭之蒐擇;策名昕陸,遂陪眾羽之奮飛。脫半生坎之蹤,繄一日扶持之力。欲謝已晚,拊心而驚。而有鄉大夫選舉之方,而無部使者賓興之法。末俗波蕩,多士雲奔。棄井邑而投異邦,匪惟失己;託姻婭而綴他族,且復欺君。如門客之一塗,實應朝家之三尺。嫌疑所在,釐別首加。故所得者若不勝其榮,而徐思之或反以為累。如某者,秋風一介,夜雪百罹。窺牖外之乾坤,幾於入夢;走籠中之日月,更覺驚魂。雖強踏於槐花,每枉書於柿葉。故郊逐北,腸已九回;上國圖南,肱仍三折。知窮通之有命,付得喪於無心。徒以青衿遠近之摩眉,濫師有若;皂蓋後先之接踵,謬舍蓋公。投其老矣之身,奪我歸與之興。矧養志已乖於將母,雖得祿不足以及親。分抱遺編,永棲幽谷。屬聖主下搜揚之詔,而賢侯多迫遺之言。強尋擊楫之盟,遠逐焚舟之戰。半塗而悔,幾欲吾返於鄉枌;狹路可傷,未免旁分於圍棘。嗟窮鬼之為 【 崇】 【 祟】 ,懼怪神之不靈。敢謂奎雷,忽紆岩電。貶屈哲人之尺度,權輿賤子之才名。染指南宮,信眉北闕。雖鈍遲寡偶,遠考叔之先登;然狂直見容,猶勝劉蕡之不第。致身及此,舉手為誰。茲蓋伏遇某官,沂水正傳,閩山佳氣。思天寥邈,九霄之鳳橫翔;策勳聖明,十朋之龜前列。方其採芹思樂之日,已有拔茅征吉之風。又柄遠持,儒冠胥慶。簡拔蓋先於豪俊,激昂猥及於庸。傳伏生之《書》,信是源流之不誤;對丁寬之《易》,尚剖析之未真。積是叨逾,若何稱塞。某敢不磨礱晚節,抆拭古心。一命浮榮,敢效兒童之驕溢;百年正學,願追師友之淵源。歸侍云深,編摩抑末。
【 《永樂大典》一萬四千一百三十一「第」字韻,頁二十二下引「陳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八冊)】
祭陳俊卿運判文
昔在高廟,朝多史魚。時惟獻肅,氣拉萬夫。我學有祠,所以尚德。過者見之,凜姦震慝。言言遺直,篤生我公。重厚端莊,吐霓照虹。娟娟童年,有赫載譽。脫略綺紈,頡頏韋布。迨其筮仕,守正不回。得失榮辱,付之浮埃。三入棘廷,兩登蘭省。出使于西,續用又炳。旋升樞屬,其勞孔多。克裨借箸,以定止戈。帝曰嘉哉,可煩可劇。其漕神,以究汝力。長安日近,使者星高。紫荷白筆,平步匪遙。豈理無常,豈數有竟。兼旬之間,不起於病。惟昔之學,藉公主張。一日斧斤,百年棟梁。惟今之學,歸公提攝。官徯教條,士資檢押。誰謂愉悅,轉以悲傷。枌榆失色,芹藻無光。公已翩然,排風馭氣。其如吾徒,思之不置。泣引丹旐,奔奠素幃。公其有知,尚聽此辭。
【 《永樂大典》卷三千一百五十一「陳」字韻,頁三十三下引「陳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四十七冊)】
提舉崇禧觀知郡陳公墓誌銘
淳熙中,尤尚書袤守台,選郡之前輩有道德風節,里所宗慕者祠於學,得三人焉,曰羅提刑正之,陳侍郎國佐,詹事邦彥。然三人者,不獨里所宗慕,而薄海固尊尚之也。有陳檢正時中繼出,其賢實相亞,未在選中。余嘗以語黃守,欲併祠,會去弗果,然固往來余心不忘也。檢正,名庸。其生時,人望為卿相。歿始贈特進,人曰:「賢不貴,宜有後矣。」而生子崇禧公,人曰:「信有後哉。」崇禧公名章,字子雲。自其祖翼以來,經學傳三世。公父子相繼擢第,而公第最蚤,其宦達亦宜蚤也。然自同安主簿安福尉,歷分司坑 【 治】 【 冶】 ,始改官。自知彭澤縣,通判建康府,得提轄榷貨務及雜買務,雜賣場。又以無罪去,主仙都觀。尋通判溫州,知建昌軍信州。洎改寶慶府,不行。終提舉崇禧觀而已。五十餘年之間,號回翔淹挫,而夷淡沖特。迄不變所守,有檢正之遺風焉。其為政,主拊摩,先勸率。在彭澤總逋戶為一籍,戶散一由,俾投所輸櫃中,而自署其目,率不過吏手。坊場亦十戶一甲,循環而輸,竟即釋之。眾感泣,兢先輸。甚至役戶未當承,自願承役。而曰:「官清費約,此時不可失也。」建昌初至,號赤立,或謂邑長咸在,盍俾認所通。公言州縣本一家,若是不可。給紫袋往返,俾有事,直書以告,不便者立去之。山多土稀,歲所入不足於 【 讓】 【 饟】 鬩至掩殺,收以兩州巡尉,懼不敵。公馳至山下,散帖鐫曉,不費一矢,而七主首戴頭來,境內以平。建昌有寨曰秩巴,卒與鹽子相出沒,暴甚。會衣糧微,殿挾以狂野。蓋身不望謹,民惟困嚴。方仇之於未去之時,而能思之於去後哉?如公之賢,應史法矣。夫赫赫有二:政善而赫赫者,令名也;政暴而赫赫者,橫名也。公固不肯為彼,且不忍為此。豈以戢之於昧昧,則雖欲露之於赫赫,而反不可邪?方盜起安福時,一禾山小醜爾。因µ,而豪民黠吏煽為蠹。公廉其甚者薄懲之,而痛絕苛擾。米遂堅好,八十艘同日以濟。信當孔道,耕少食多,遇上熟,堇堇無乏。令下和糴,如約者遷其階。公曰:「數萬斛留此未有餘,去此即匱。吾何忍以為己利?」卒辭之。安福有盜就招,帥守欲奏改秩。公謂:「招以信,復坐以誅,吾寧為選人,勿誤盜。」亦辭之。蓋其意不知有身,惟知有百姓。而行之裕,處之安,不貪榮,不掠美。自底於實而已矣。史稱吴公文翁謹身率下,居以廉平,故不嚴而民化。又言何武名無赫赫,去後見思。世道衰,黷暴 【 ?】 。公度無調遣之資,走一介,諭以禍福。又散帖鐫曉,俘其首無遺。此其應變解紛,常先事不後事也。夫後事者名常顯,先事者名常隱也。然則不為赫赫,而有過於赫赫者焉。他所奏陳,如假散卒耕資,復義倉輸目,捐平糴度牒,給黎民官產及預貌契急催科等弊,咸懇實中民病。至欲於汀、贛、邵、武等處,擇衝塞,創寨柵,以為之防。其後閩寇陸梁,蹀血波數郡,眾始悟公 【 光】 【 先】 見,不特先事矣。素寡欲,老益耽書。歷仕許年,先疇不加黍髮,而常赴人之急。晚自號東澗。客至,畦蔬林核,相與遨嬉。雖心無留藏,而語有根據。約而富,和而莊。蓋上自鄉里朋,下至村野老。其生也門欵戶洽,其歿也道哭巷祭。如昔喪檢正云。甫病,即屏毉,神觀猶炯炯。午漏上,忽言我死者三,不瞬息而逝。蓋紹定五年七月十七日。而以臘月十五日,合於飛瀑山葉碩人之阡。於是邕走書介其事一通以至,言治命止五月。比則前兩月手緘授我,俾求予文者也。邕,長子也,今監溫州支鹽倉。,蚤夭。禺,常山縣主簿。綺,鄂州司理。言,監 【 楊】 【 揚】 州大軍倉。綺、言繼觀文騤家。三女,既嫁而逝。孫男二,女六。嗚呼,以檢正之賢如是,既有後矣。而公之賢又如是,宜益有後也哉。銘曰:特進廊廟姿,有渥霖雨屯莫施。公流其膏灑厥霏,甫及兩郡風掣之。其行潔玉無疵,自然天韻非人為。吁嗟材不與命隨,七十三稔同一炊。我思古人可泣縻,再傳循良今有誰。本未死者元不衰,下飛瀑千流垂。
【 《永樂大典》卷三千一百五十六「陳」字韻,頁二十下引「陳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四十七冊)】
祭王架閣文
世失東萊,士模不模。不見其人,思見其徒。公受心印,不激不迂。摘實落華,剟臠解膚。鏗然名家,俗學可奴。人曰東萊,其生如初。昔我郡序,廢不支吾。自公至止,堯行舜趨。不巧為穴,不峻為機。身帥以正,頑勍風袪。二年故里,一日中都。諸老改顏,爭挽薦車。翼翼故府,英良之區。信臂一鞭,金馬石渠。大化茫茫,朝榮夕枯。公踣中道,人歟天歟?載念往昔,總角趨隅。不鄙謂我,千里之駒。別日已遠,居然故愚。誦公之言,既媿且吁。亦謂暇日,載馳載驅。意熟公誨,而哭公殂。炯炯此懷,疇復鑒余。憶公兮清,問公兮今安歸。一酹兮公來徐徐,秋風兮為我欷歔。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四十六「祭」字韻,頁九上引「陳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五冊)】
路祭王知縣文
嗚呼,葉縣之政,發源君家。鳧舄不朝,奄落暮霞。青山,等是死爾。觴以送之,不如我同里。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四十九「祭」字韻,頁二上引「陳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六冊)】
祭王存道總幹文
嗚呼,存道!手足以揮萬字兮,不能取一京秩。舌足以瀉三江兮,不能愬其窮於造物。伊少日之爽邁兮,可以橫飛於空闊。誰牽其翼使下垂兮,乃欲達而不達。屹賢書之兩登兮,且遲遲乎一枝之折。稔之以太學之虀鹽兮,始升名於解褐。人意其平昔之抱負兮,可以勇行而不臲。柰之何入眼之青衫兮,已不禁乎垂脰之白髮。沃教雨於洪都兮,慰儒生之枵渴。屈俎豆而裨軍餉兮,疑其不足以有發。或曰梯遠而級大兮,固無嫌於猥屑。胡命之不融兮,屣百年於飛雪。慨吾黨於膠庠兮,早相從而甚悅。耳驚聞於不祥兮,初甚疑其浪說。恍二千里之銘旌兮,自湖湘而歸浙。乃知君之果死兮,欲叫天而孰為之徹。嗚呼,萬事無端兮,前途如漆。一生英概兮,今丘今穴。氣有聚散兮,豈問賢哲。文以為酹兮,千秋此別。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四十九「祭」字韻,頁八上引「陳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六冊)】
先祖墓祭文
士有足不出戶,而鄉鄰染其善,彼嗣被其福者,吾祖是也。譬諸碩果,己則不食,而胚胎潤澤,來者甘之。故吾祖之衰,太半秋葉。而獨吾父昆弟,克儒厥家,克保厥田廬而無失也。此非吾祖沉樸,不較波流所暨然耶?今耆卿忝茲恩之題,歸拜墓下。視松楸禿幹,猶有生氣。吾祖之在九京,當亦笑粲歆此酒也。吾祖更陰相之,俾世守不墜。則祖之令名益章,敬再拜以祈。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五十「祭」字韻,頁十六上引「陳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六冊)】
祭伯父文
嗟乎!士之離桑梓,蛻 【 惓】 松楸,而客於千里之遠者,名與利餌之也。其貧刻骨,而迄恬於利。其毫滿腹,而終遯於名。逐逐他土,之死弗醒。雖然,此不足評也。伯父之生也,不以豐悴為工拙。則其死也,豈以遠近為圓缺。臨命泚毫,笑指秋月。此時此意,其與留連妾婦者影相絕矣。伯父無憾也,而耆卿則有憾焉。始而往不得已也,中而歸可以處也。可以處而不欲,伯父之志也。欲與處而不能,耆卿之媿也。前歲之春,辱枉其車。今歲之秋,止枉其書。以為安邪,則已告病。以為病耶,言則炯炯。嗚呼,豈謂耆卿身未及前,而伯父之目已先瞑也。仲兄之來,告我窀穸。所重憾者,力如蟬翼。嗚呼,伯父遠矣。耆卿之憾,無從釋矣。紛紛多言,祗益為贅。天實為之,柰之何哉。嗚呼尚饗。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五十「祭」字韻,頁二十下引「陳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六冊)】
考妣墓祭文
今歲夏五月乙酉,集英殿賜進士第、不肖孤辰在選中,退而泣下霑襟曰:「匪孤之能,父母之德也。」惟父種學澡行,躓於名途,又不得怡愉以老,獨畀付在耆卿。曰:「而雪吾,吾其不死。」吾母與聞此言,手持厥家,而縱耆卿於學。震凌風雨,間關幾慟,然不敢一日捨學以嬉。願母迄壽且康,庶萬有一可共斗祿也。嗚呼,母又死矣,榮念灰矣。去秋一檄,實惟邦君之意之。黽勉行邁,卒以捷告,春官復染指焉。昔也勞而弗收,今也惰而穫。雖一第瑣尾,不足以耀。然戶門之責微塞,泉壤之志略伸。識與不識,咸口誦二親之賢,而謂天理不終泯也。耆卿何力之有焉。繼自今願永無怠,以答揚二親之遺訓。若曰豢於祿,而不知義,不肖孤實之。矯首青山,尚克臨鑒。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五十三「祭」字韻,頁十五上引「陳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七冊)】
祭董子順母文
嗚呼,人事好乖,從古而然。倚伏乘除,尸此者夭。淑哉夫人,勇往教子。珥千金,擲如敝屣。天毒降戾,伯也不年。淚眼關山,堂幾不萱。仲也起家,藍袍歸覲。賀斝橫陳,足洗前恨。而復不竟,隕霜於春。既哭其女,仍摧其身。嗚呼,種果道邊,豈不風雨。迨其實兮,弗使染指。變化起滅,固理之常。乃如夫人,尤可惻傷。身後千鍾,生前盃酒。靖言思之,誰薄誰厚。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五十三「祭」字韻,頁十五上引「陳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七冊)】
祭陳監所生母文
嗚呼,不腆敝邑,山空水深。令子云來,實護我心。旬日所聞,萱花不樹。其果然耶,當食失箸。我觀世締,蒲葉槿花。枯者匪夭,榮者匪遐。惟其家聲,泊厥閫範。煦 【 煦】 常春,皦皦長旦。千六百里,在漢之湄。長風柏船,魂其蚤歸。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五十三「祭」字韻,頁十五下引「陳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七冊)】
王邁:《臞軒集》十六卷
王邁,字實之,又字君實。仙遊(福建)人。宋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生。嘉定十年進士。官教授、右司郎官等職。淳祐八年(一二四八)卒。贈司農少卿。《宋史》卷四二三有傳。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臞軒集》十六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王君實臞軒集 【 四十一條】 王實之詩 【 一條】 臞軒文集 【 一條】
臞軒先生集 【 一條】 《清江三孔集》引 【 一條】 《莆陽志》引 【 一條】
以上共四十六條,館臣漏輯者十五條。
戴老堂為城西林兄作
春酣。玉帝垣居北,老人星現南。重哉忠孝責,硬作脊梁檐。闕下唐時裔,城西戴老堂。熊丸甘子嗜,雞饌飽親嘗。至行薰吾里,精心契彼蒼。定知家慶遠,蘭桂賸流芳。環堵陳圖史,高堂奉旨甘。桂枝和月種,萱草
【 《永樂大典》卷七千二百三十八「堂」字韻,頁十二上引「王實之詩」。(影印本第七十冊)】
懷蔣力父監倉
冰結長江少躍鱗,天寒不見鴈來賓。翻雲覆雨羞餘子,霽月光風憶苦人。丹穴鵷鶵行毓瑞,北堂燕喜倍生春。萬金消息何時到,一洗胸中萬斛塵。
【 《永樂大典》卷七千五百十八「倉」字韻,頁八下引「王君實臞軒集」。(影印本第八十二冊)】
歲暮呈同行蔡實甫
人生聚散類團沙,偶得聯驂餞歲華。竹杖徐行忘了簥,村醪小酌勝如茶。鄉情喜似輕千里,詩味相投各一家。便好扶玉京去,孤山深處看梅花。
【 《永樂大典》卷八千六百二十八「行」字韻,頁十上引「王君實臞軒集」。(影印本第九十五冊)】
除夜共蔣力父有秋宿南浦館
客裏逢年酒半醺,篝燈課了送窮文。對共聽巴山雨,入夢休思巫峽雲。好整衣冠朝北闕,新栽桃李屬東君。平明各把菱花看,黃上眉間已十分。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一下引「王君實臞軒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寄林少忠因為家叔再留之館
其一
擇師難以擇良醫,爭得奇功指俗迷。每羡君才如扁鵲,能為後學發醯雞。作文須有奪胎法,卞惑先須刮膜篦。子姪明年看骨換,所求不止在刀圭。
其二
年來師道孰知尊,溫飽何緣得(免)君。鴻鴈暫為粱稻計,牛羊誰為牧芻勤。琴書到處聊娛目,羽翼生時要薄雲。我偶書田收一熟,向來正亦病人芸。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一下引「王君實臞軒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三冊)】
送林日升景高之毗陵傅氏館
情好相投歲月深,那堪天外話離襟。京華濁暑鄰三伏,荊水清風直萬金。鴻鴈稻粱聊老計,蛟龍雲雨有初心。三年名遂榮歸去,椿桂堂前候好音。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一下引「王君實臞軒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三冊)】
讀慶元黨人家乘
蜀中游公諱仲鴻景仁似尚書之父
羣偽欺天日,宋臣去國時。朝扶皇帝璽,暮植黨人碑。楚眾齊難勝,劉安晁遂危。抵龜公贊決,幾事併先知。
辨趙忠定公之寃
方喜儒宗用,無何學禁嚴。甘心師管晏,絕口說伊濂。天豈斯文喪,人憂善類殲。一鳴公甚偉,直氣戢羣憸。
爭朱文公之去
石顯權傾帝,穰侯勢逼王。羣狐爭伺夜,丹鳳獨鳴陽。閶闔辭天仗,洋川佩郡章。誰嘗舒亶唾,有舌巧如簧。
論韓侂冑之專
侂怒如 【 關】 【 闞】 虎,曦謀比井蛙。公乎一死,國爾自忘家。庾亮塵難汙,劉輿膩莫加。修名與姱節,皎皎玉無瑕。
料吴曦之叛
其一
本朝諸大老,諡議兩忠公。公去道鄉遠,名垂太史同。一時無顯位,千載播清風。韓呂多孫子,毋須 【 添】 【 忝】 乃翁。
其二
時流酣富貴,雅道冷如菰。甘附武韋勢,相師張孔諛。識汙隨婢,氣短事家奴。使讀忠公傳,還能泚顙無。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八百八十八「黨」字韻,頁六上引「王君實臞軒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九冊)】
重修 【 興化府】 學記
毗陵張侯之治莆也,下車之明日,令於學曰:「莆壤墬褊小,賦入薄,不敵江浙一大戶。而家習詩書,多出魁人韻士,為中州冠。吾聞泮宮養士多而稍少,突不黔者累月。吾將為爾士續食焉。」主計以其經費闕若干來告,籍既上,於是捐金錢二十萬濟其乏。已而曰:「是苟紓目前耳,如來者之不可繼何?」會吏白有廢剎曰崇福,歲租餘三百斛,例以供浮費。於是又割其田相學庾。閱三朔蒞學,見諸生有聲於列者,曰:「先生辱貺衿佩垕矣。亦知十三齋旁風上雨之不可居乎?盍諸往 【 《永樂大典》影印本以下缺失。】
【 《永樂大典》卷二萬一千九百八十四「學」字韻,頁一下《莆陽志》引「王邁撰重脩學記」。(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七冊)】
【 清江三孔集】 跋
三孔先生,曰文仲,經父;曰武仲,常父;曰平仲,毅父。元祐間,是與二蘇齊名。當時黃太史有「二蘇上連璧,三孔立分鼎」之句。其居鄉則與原父、貢父相後先。今雖庸人孺子,皆知其有二劉三孔也。兄弟俱進士高第。經父舉賢良方正,對策極陳新法之害,直聲尤凜然。至厲名節,博學工詞章,則有未易伯仲者。若歷官出處大概,《實錄》載之焉詳。獨其文世所見者,惟毅父《續世說》、《珩璜 【 新】 論》、《詩戲》凡三集。舊所稱《經文集》五十卷,《詩書論語說》、《金華講義》、《內外制》、《雜文》百餘卷,與毅父他文今皆不復傳。邁來清江,敬拜祠像。亟訪其後,既寥落無聞,家集又往往散逸。冥搜旁索,日緝月綴,始得一千八百餘篇。屬教授許成之新、蘄春知監徐得編次,且屬新廣東帥幕劉性之、新分寧知縣徐筠、清江主簿曾煥校定,邁亦時自寓目於其間。既成,釐為上中下三帙,合四十卷。少傅大丞相、益國周公冠之以序。於是一家遺文,一郡闕事,得以粗舉。夫士君子之立言,其傳與不傳,蓋有幸不幸,未遽以存亡顯晦,為能否工拙也。況三先生名聲卓卓,自不可掩,奚待文而後見。而邁竊有意於此,蓋亦徒好其文,欲因是以取重於時哉!前輩之風流醞藉,日以泯沒。凡可按以窺尋想像其萬一者,幸未百年,尚可訪求。而卒置之,則未免慊然於中,此邁之所以拳拳也。卷數比舊所稱殊不類,度多闕遺。且雖參訂,終不無舛誤。懼復散亡,乃鋟諸梓。有志於是者,幸竟成之。慶元五年四月望,朝奉大夫、權發遣臨江軍、兼管內觀農營田事、濡須王邁謹識。
【 《永樂大典》卷二萬二千五百三十七「齋」字韻,頁四上《清江三孔集》引「王邁跋」。(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八冊)】
蘇泂:《冷然齋詩集》八卷
蘇泂,字召叟。山陰(浙江)人。蘇頌四世孫。其卒年在南宋末前後。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冷然齋詩集》八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蘇泂詩 【 十七條】 蘇泂泠然齋集 【 二十五條】
《江陰志》引 【 一條】
以上共四十三條,館臣漏輯者六條。
重到西湖
都下重來百事非,故人相見少相知。絕憐水減西湖瘦,更喜兵強北虜衰。顧慮每懷醫國計,倉黃猶憶過家時。書生老矣都無用,自捲波瀾入小詩。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四「湖」字韻,頁二十下引「蘇泂詩」。(影印本第十九冊)】
美人
美人隔秋水,別我今何時。晨興念良覿,路遠莫致之。安得雙翅翰,飛去東南陲。矢心菖蒲花,白首以為期。
【 《永樂大典》卷三千六「人」字韻,頁二上引「蘇泂詩」。(影印本第四十二冊)】
拜年人
其一
來車去馬拜紛紛,歲歲年年不憚煩。拜得老人山上去,一番兒女各當門。
其二
小年躑躅隨羣隊,長大悲傷怕物華。爇罷天香來影室,不行人事便歸家。
【 《永樂大典》卷三千六「人」字韻,頁二下引「蘇泂詩」。(影印本第四十二冊)】
昭君村
都將心事與琵琶,青冢魂歸路轉賒。贏得故鄉兒女子,至今頭白不離家。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七十九「村」字韻,頁十四上引「蘇泂詩」。(影印本第五十冊)】
稅馬盤沙(二十餘里)
故里何人起臥龍,飄然琴劍只西東。馬頭忽與長安近,又聽三茅觀裏鐘。
【 《永樂大典》卷五千七百七十「沙」字韻,頁八下《江陰志》引「蘇泂詩」。(影印本第六十冊)】